头条
-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
嘉宾合影 百年丹青映初心,笔墨风华颂时代。2025年4月23日下午,“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型回顾展”在炎黄艺术馆盛大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炎黄艺术馆、黄胄美术基金会、...
城事
-
北京工业企业逐步复工复产 未报告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孔磊介绍,2月10日以来,本市工业企业逐步复工复产,截至目前,未报告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13786
财经
-
北京将抽查核验核酸检测证明 如发现造假行为必查处...
进京人员入住酒店,应持有7日内经当地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健康证明。在昨天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周卫民表示,本市将通过抽查、核验等方式,对核酸检测...
一季度中国经济负增长会否影响全面小康?统计局回应
发布时间:2020/04/19 财经 浏览:437
北京早报网4月17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202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记者:我有两个问题。首先,第一季度经济退化是否影响了2020年的小康社会目标,和2010年来比,2020年国家生产总值可不可以达到一倍?第二个问题,关于经济增长标准的问题,之前有专家提到相对经济增长这个概念,请问您是否觉得我们应该放弃目前的经济增长目标?谢谢。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谢谢您的提问。一季度增速还是要客观来看,不要把今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和常规年的问题简单比较,因为今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而且影响较大,不能简单地比,我们还要以平常心看待一季度经济增长。
第一,要看到疫情严重冲击的影响。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大、防控强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这么大的疫情,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传播,减少了数以百万计的感染,挽救了大量同胞的生命,当然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暂的经济代价。
第二,要看到全球经济贸易大幅度下降的背景。疫情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扩散,现在全球跨境投资、货物贸易和人员往来大幅度减少,一些国家机构纷纷下调增长预期,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很难独善其身。
第三,要看到中国整个产业体系的优势。中国产业生产能力比较强大,配套设施有较强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这种能力不仅没有受到疫情冲击,而且在疫情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尽管速度下来了,但是整个产业体系并没有受到冲击,整个生产能力没有受到影响。社会生产体系是健全的,生产能力是充裕的,经济恢复产能就能逐步释放出来。
第四,要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疫情是突发公共事件,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因素没有变。中国市场规模大、成长快、潜力充裕的基本特点不会改变。从要素支撑来看,产业基础比较好,配套能力比较强,劳动力比较充裕,人力资本不断积累,还有物流、交通设施等效率都比较好,这些能够有效支撑经济的中长期增长。同时,持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不断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潜力和活力。所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因为疫情短期的冲击就发生变化,一季度经济总量下降6.8%,我们要用平常的心来看待,要综合疫情冲击、外部环境变化、自身产业体系优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来看。
另外,关于全面小康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经过这么多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当然还有一些短板,最大的短板就是脱贫攻坚。所以现在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放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上。脱贫攻坚顺利推进了,这个仗打赢了,我们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得会更好,全面小康就更有质量,更经得起历史检验,更能让人民群众满意。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在IMF预测的结果中略好一些,但整体来看,全球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冲击,这就说明,全世界确实是一个“地球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全球要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加强研发、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世界经济尽早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谢谢。
上一篇: 江苏: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