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technolog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重大工程建设步入“智慧时代” 副中心工地机器人显神通

头条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型回顾展”在炎黄艺术馆盛大开幕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

嘉宾合影 百年丹青映初心,笔墨风华颂时代。2025年4月23日下午,“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

城事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

财经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9月22日上午,上海知名投资公司确定投资1000万美金入股福建鱼海堂贸易有限公司的腕美表现项目,企业双方...

重大工程建设步入“智慧时代” 副中心工地机器人显神通

发布时间:2021/07/06 科技 浏览:247

日前,记者探访城市副中心综合枢纽站工程发现,工地上应用了不少机器人设备,不仅大大解放人力,施工质量和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城市副中心综合枢纽站工地基坑南侧,是钢筋加工棚。棚内,一台钢筋加工自动化机器人正在忙碌。它不仅可以按照要求毫米级切割钢筋,还能非常精准地给钢筋头打上螺纹。现场技术工人介绍,这样一台自动化设备,每天可处理100吨钢筋。搁过去,这需要花费上百名工人一天的时间。

有了机器人帮忙,工人只需在显示屏上输入半成品钢筋规格、型号、数量等数据,机器人就自动拉动钢筋,不仅能将钢筋调直,而且还能将钢筋加工成形状不同的各种构件。

伴随“刺刺”的焊接声和飞溅的火花,在粗壮的牛腿梁上,一条状如鱼鳞的焊缝逐渐形成。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工地上的新成员——焊接机器人。一次焊接合格率100%,大幅度减小了返工情况的发生。

“牛腿梁的焊接,要求必须达到一级焊缝水平,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工人,也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不会失误。”技术人员介绍,焊接机器人可以保证焊接质量始终如一。记者注意到,机器人完成的焊缝,间距一致、波纹平滑,直观反映了焊接质量的稳定可靠。

一同忙碌着的还有BIM放线机器人。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地上总建筑规模约139万平方米,地下总建筑规模约128万平方米。“基坑里需要确定的测量点有上百万个,基坑周围,还临近大量市政管线、建筑物。”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部长刘渝琳说,BIM放线机器人可以直接将BIM模型中的数据转化为现场的精准点位。过去需要3个人配合的测量放线工作,现在只需一人操作放线机器人就能完成。

伴随一批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建设步入了“智慧时代”。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