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美图直击!杨洋、虞书欣荣耀300环球旅拍大片新鲜出...
宝子们,想象一下,当你的男神女神与幽默风趣的脱口秀演员出现在同一场发布会上,会出现怎样有趣的画面? 12月2日,荣耀300系列环球旅拍发布会现场,两位炙手可热的明星杨洋、虞书欣,加上幽默风趣的付航,共...
城事
-
北京工业企业逐步复工复产 未报告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孔磊介绍,2月10日以来,本市工业企业逐步复工复产,截至目前,未报告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13786
财经
-
北京将抽查核验核酸检测证明 如发现造假行为必查处...
进京人员入住酒店,应持有7日内经当地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健康证明。在昨天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周卫民表示,本市将通过抽查、核验等方式,对核酸检测...
探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盘点不可错过的互动体验项目
发布时间:2018/11/17 财经 浏览:849
VR体验厅、4k体验厅、“每一天”剧场、智能机器人、模拟深海操作……正在展出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现场,设置了许多高科技满满和互动性很强的设备,供观展市民参与和体验。本报记者近距离探访,为您盘点展览上不可错过的互动体验项目。
机器人作画
抓取肖像 两三分钟完成一幅
“请抬头挺胸,保持微笑,让我来好好看看你”、“我开始作画了,请耐心等待”……说出这些话的,是一台身高一米多的智能机器人。昨天,展览第五展区“科技创新支撑强国梦”单元,一台白色身体、戴着眼镜、头顶黑色帽子的机器人成了“展览红人”。很多观展市民围绕在它身边,请它给自己“画像”。
这台机器人由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研制,其外形依照民间匠人的风格打造。当参展者站到他面前时,它会给你相应的语音提示。而后依靠内置的图像识别软件,对人物肖像进行抓取,再由软件根据所截取的图像,在瞬间规划出作画路径,而后一笔一笔在纸板上画下去……
75岁的蒋大爷,请机器人给自己画了一幅像。当机器人作画完成时,围观的市民纷纷点赞“画得真像”“这画得不赖啊”,蒋大爷也乐呵呵地带走了画像。“没想到现在的科技都发展到这个地步了,机器人给真人画像,这是头一回见。国家进步真是快呐!”记者了解到,智能机器人每完成一个画像,平均需要两到三分钟时间。截至昨天中午12点,已有410名观展者成了该机器人的“模特”。
而在第四展区“历史巨变”大屏幕背后,“互动留影”项目也吸引参展市民排起了长队。市民站到屏幕前,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多为改革开放后国内著名地标),而后只需一两秒钟即可完成合影,通过扫描二维码,合影就能立即下载到手机上。特别珍贵的细节是,所有照片都由国家授时中心认证并盖印时间戳,并为参展者留下专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的印记。来自西城区的胡灵,在拿到合影照片后开心地说,“看了展览很振奋,这么好的展览,当然要拍一张,留下美好的记忆。”
客串主播
现场切换 实况直播到电视里
《新闻联播》是许多人再熟悉不过的新闻节目了。可你曾想过,观展的同时还能过一把“主播”瘾?在展览的第二展区“美好生活”单元,“播报中国”吸引了观展市民的热情参与。
“今天能当一回《新闻联播》的‘主播’,心里十分激动。展览上的很多互动体验项目,有高科技,也有人情味儿,祝福祖国的未来越来越好!”从西安来北京游玩的邢福贵说。记者看到,“播报中国”以央视《新闻联播》演播室为模板而布置。主播台前,两盏影棚大灯打开,中间有一个手机正在直播,主播台身后是幕后编辑室。市民坐到主播位置上,瞬间就有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不少观展者忙着让朋友给自己拍照。与此同时,通过演播室后工作人员的技术切换,“主播”在演播室的实况,也被直播到了主播台旁的电视里。电视机上除了“主播”本人,还有“新闻联播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字幕条,营造了电视节目直播的真实环境。
顺着第二展区右侧楼梯走到二楼,第七单元“清明上河图”球幕影院里,同样挤满了观展者。为了拥有最佳观感,许多人干脆直接平躺在地上仰头观看名画。借助多种先进技术的帮助,“清明上河图”不再是一幅平面的画,而变成了立体的空间和生活,每一个观展者都随着画卷“穿越”到了古代。汴河里跳跃的鱼、航行的船,天空中的白云、大雁,岸边玩耍的孩童、骑马的人、高低不一的木房子等,一一清晰呈现。
“太震撼了!以前在书上看到的画,被技术还原成了立体的生活,一花一草都很真实。如果没有技术支撑,这些都只能想象。展览上的很多互动项目,都让人感觉到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刚走出球幕影院的张鹏感叹。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球幕影院播放的内容是“清明上河图3.0”的其中一部分,时长7分钟左右,由故宫博物院和凤凰卫视联合创制。通过全息沉浸交互,采用一镜到底的技术手法,给观展者以4D球幕体验,让文物“活起来”,带着观展者“穿越”回真实的历史。
模拟驾驶
开“复兴号” 看京沪高铁沿线景物
展览第五展区第二单元,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走进展区,各种交通设施模型陈列有序。其中,“复兴号”动车组模拟驾驶台,成了不少观展市民的“打卡地”。大家纷纷坐上“驾驶座”,当起了“复兴号”的司机,“驾驶”着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线路的环境中运行。
“这里是加大速度的吧?”“按键还挺多,驾驶室里还有电话!”大学生刘同学和吴同学专门从学校赶来观展,他们都坐上驾驶台,感受了一把动车司机的日常视角。随着动车组缓慢开始启动,驾驶台前面的屏幕上也依次出现了京沪高铁线沿线的景物……
“模拟驾驶很真实。别看这个驾驶台上的按键和设备不算复杂,背后可需要实打实的技术。可以说,‘复兴号’代表我们动车的自主技术有了超高水准。”刘同学说,这次展览上的很多装备和模型,都拥有很高的自主独立的科学技术。“我坐过‘复兴号’,感觉它的优势不仅体现在速度更快,即使在很高的速度时,还能保持舒适、平稳,这个太不容易了。”
而在吴同学眼里,动车和高铁的普及,改变了他和家人的生活。“有很多年,我上学都是坐‘T’字头的火车,路上要20个小时左右,那滋味真酸爽。有了高铁和动车以后,上学路上的时间缩短了,而且现在国内也形成了高铁动车网络,想去哪个城市几乎都可以坐高铁动车,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了!”
据现场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网络。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半小时至四小时”高铁都市圈,演绎着一幕幕现代版的“双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