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美图直击!杨洋、虞书欣荣耀300环球旅拍大片新鲜出...
宝子们,想象一下,当你的男神女神与幽默风趣的脱口秀演员出现在同一场发布会上,会出现怎样有趣的画面? 12月2日,荣耀300系列环球旅拍发布会现场,两位炙手可热的明星杨洋、虞书欣,加上幽默风趣的付航,共...
城事
-
北京工业企业逐步复工复产 未报告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孔磊介绍,2月10日以来,本市工业企业逐步复工复产,截至目前,未报告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13786
财经
-
北京将抽查核验核酸检测证明 如发现造假行为必查处...
进京人员入住酒店,应持有7日内经当地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健康证明。在昨天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周卫民表示,本市将通过抽查、核验等方式,对核酸检测...
北京首个垃圾分类小区,扔垃圾需刷脸开盖 网友:这个方法太硬核
发布时间:2019/07/11 城事 浏览:955
西城区德胜街道新风街1号院,垃圾分类竟然用上了“人脸识别”!居民扔垃圾前得先“刷脸”,系统识别后自动打开分类投放口,并根据所投垃圾为投放人进行积分。
这套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落户新风街1号院刚两个多月,是德胜街道垃圾分类网和再生资源回收网“两网融合”的试点工程。街道出资,共在小区的16个点位安放了26组智能垃圾柜。
每组垃圾柜设有厨余垃圾、可再生垃圾、其它垃圾等投放口。分类最细的一组智能柜,设有纸类、塑料、金属、纺织品、厨余垃圾、其它垃圾、电池电子垃圾7个投放口。在智能设备投入使用前,社区和物业到各户进行人像信息采集。被录入人像采集系统的居民,只要走到垃圾柜的摄像头前,投放口就会自动开启。
除了“看人开盖”的智能垃圾桶,小区还有一处垃圾袋自动发放机。居民用手机扫描机器上的二维码,就可以领取足够家庭一个月使用的免费垃圾袋,垃圾袋上还印有二维码标识。
垃圾分类网和再生资源回收网“两网融合”旨在进一步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垃圾分类的质量。“之所以在新风街1号院开展试点,是因为这个院垃圾分类已经有10多年的基础。”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风街1号院是北京市最早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之一。小区有1900多户常住居民,八成以上是中直机关的干部职工。“北京市倡导垃圾分类,中直机关理应走在前面,承担起社会责任,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负责小区物业管理的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物业服务中心一处处长孙春明表示。
从2006年开始,新风街1号院就开始践行垃圾分类。从最开始物业保洁员对收集后的垃圾进行手工分拣,到给各户发放分类垃圾桶,从源头开始分拣,垃圾分类在小区已经推行了10多年。2014年,小区物业争取相关政策支持,配备了两台设备对小区的厨余垃圾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现在,小区每天产生的大约1.5吨厨余垃圾,都能实现在本地消纳,产生的中水和残渣可以直接排入市政管网。
“机器设备再高级也是辅助,培育人的垃圾分类意识还是第一位的。”孙春明介绍,从2017年4月开始,物业开始组织居民签署绿色承诺书,目前已经有1700多户居民签署,承诺“尊重垃圾分类指导员、遵守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勤俭节约做好垃圾减量,自家厨余垃圾准确分类”等等。承诺书签署和执行情况与垃圾桶和垃圾袋免费领取等福利挂钩。目前,小区物业还正在探索将垃圾分类,与垃圾分类所获得的积分与养老照料、志愿服务等其它社区服务挂钩,让居民更加踊跃地参与其中。
新风街1号院是一个缩影。西城区将于今年年底前创建10个垃圾分类示范区,实现新街口、德胜、西长安街、天桥、陶然亭、金融街、展览路、白纸坊、月坛、广内10个街道垃圾分类全覆盖,并且搭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探索设置再生资源回收交投点和中转站,让可再生资源实现循环利用。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北京垃圾分类责任将立法,个人混合投放罚款上限将不低于200元
今后,个人不进行垃圾分类、混合投放垃圾将可能会面临罚款,而罚款的上限将不低于200元。6月18日晚上,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来到由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联合主办的“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节目中,就垃圾分类问题与政协委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个人混投垃圾将面临罚款
北京每天会产生将近2.6万吨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目前全市有29个垃圾处理终端设施,都在满负荷运转。垃圾如果清运、处理不及时,就会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孙新军在直播节目中表示,2012年,本市出台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了政府部门、物业等管理责任人、收运处置单位、垃圾产生单位的责任和罚则。但是对居民个人参与垃圾分类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只有鼓励和倡导,没有约束和强制,这导致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增长缓慢”。
今后,个人如不进行垃圾分类将可能会面临罚款。对此,孙新军表示,垃圾分类修法呼之欲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将不光对单位,也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到时候,不分类就是违法。上海已经明文规定,混合投放垃圾最高要处以200元的罚款,北京也不会低于这个数。”
市民明明已经分好的垃圾,在运输过程中会不会被混装混运呢?对于市民的担心,孙新军表示,这一问题将用经济杠杆来撬动,“混装混运”的垃圾进入处理设施,缴纳的处理费用会比分类收集的垃圾要多得多。
居住小区垃圾不分类可能被拒收
孙新军表示,本市率先在党政机关开展了垃圾强制分类。其中,在134家中央单位的带领下,有将近2500多家市区党政机关、2300多家公共机构加入强制分类的队伍,这些公共机构包括学校、医院、商超和旅游景点,基本上覆盖了人群集中、垃圾产生量大的区域。接下来,还将健全日常执法检查,逐步覆盖至居住小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不组织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拒不整改的单位,要移交执法部门处罚;逐步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以后您住的小区要是不进行垃圾分类,或者分得不好,环卫有可能将拒收垃圾。”
生活垃圾分四类
孙新军说,生活垃圾一般分四类: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是循环利用的,报纸、纸箱、饮料瓶、易拉罐等等由再生资源企业回收利用,俗称“收破烂”;厨余垃圾是厨房产生的,像菜叶菜帮,剩饭剩菜等;其他垃圾是保鲜膜、塑料袋、纸巾等,可送到焚烧厂发电或者是填埋;有害垃圾是对身体和环境有害的,如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油漆等,需用特殊方法安全处理。
孙新军说,垃圾分类是“最难坚持的一桩小事”,是真正的知易行难,经过这些年的持续宣传,知晓率是很高的,大家都赞同垃圾分类。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一方面有一些居民是想分但不知道怎么分;还有一方面,确实是有的人今天分,明天又懒的分。还有一种是有人盯住就分,没人盯就不分。这都是客观存在的。北京的垃圾分类是在爬坡前行,不断升温,但远未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