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citythi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城事 > 看见兔儿爷,就想起了家

头条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型回顾展”在炎黄艺术馆盛大开幕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

嘉宾合影 百年丹青映初心,笔墨风华颂时代。2025年4月23日下午,“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

城事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

财经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9月22日上午,上海知名投资公司确定投资1000万美金入股福建鱼海堂贸易有限公司的腕美表现项目,企业双方...

看见兔儿爷,就想起了家

发布时间:2021/09/30 城事 浏览:288

杨梅竹斜街上有一家小店——老北京兔儿爷。

小店很小,店里窄到两个人擦肩而过都得侧过身;小店又很大,因为千姿百态、色彩绚丽、顾盼生情的一尊尊兔儿爷,承载着老北京的乡愁记忆。

小店的主人,是北京彩塑代表性传承人,人称“兔儿爷张”的张忠强。“兔儿爷是北京特有的文化,已有400多年历史,它是嫦娥身边玉兔的化身。相传早年间京城闹瘟疫,嫦娥派身边的玉兔下凡去医治。玉兔驾祥云到京师,送来福饼,治好了很多人。为了感谢玉兔,人们用泥巴塑造了兔儿爷的形象。”张忠强聊起兔儿爷,滔滔不绝。

与“泥塑”结缘,出于儿时的“好胜”。张忠强打小在延寿寺街的胡同大杂院里长大,“当年,谁的玩具多谁就能当孩子王。我就在沙土地里刨胶泥棒,捏小猫小狗小飞机。我的玩具最多,小伙伴都叫我‘大官儿’。”今年58岁的张忠强幸福地回忆着,脸上写着得意。

后来上了班,张忠强还放不下泥塑这个爱好。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的旅游业兴旺起来,张忠强利用业余时间,捏京剧脸谱、十二生肖、小泥人等在宾馆门前销售,很受外地、外国游客欢迎。那时候,工艺美术大师双起翔复兴了兔儿爷制作工艺。张忠强拜双起翔的儿子双彦为师,学习兔儿爷制作,后来还在琉璃厂开了家小店。

“做兔儿爷最难的是开脸,尤其是画眉毛和眼睛,用心画的兔儿爷一定是有神的,好像在和你对话,能勾起人们的记忆,能让人感觉温暖,能打动人心。”张忠强说。

做兔儿爷几十年,最难的时候是做出来的东西没人买。一位年长的客人点醒了他:“你要想经营得好,首先得会翻花,不断地变,客人才买你的东西!”

可兔儿爷本来就是时令性玩具,过了中秋玩坏了也就扔了,传统款式流传下来的特别少,只有故宫博物院保留有4款,白云观里有两尊同款,加起来不过5款。

张忠强以传统样式为基础,不断结合时代特色创新:结合纪晓岚故居的紫藤,制作紫藤款兔儿爷;结合谚语“萝卜白菜保平安”,绘制萝卜白菜图案兔儿爷;给王致和品牌制作吉祥物兔儿爷“王小和”;十二属相兔儿爷、战疫兔儿爷、北京马拉松款兔儿爷……如今,张忠强设计制作的兔儿爷已达60多款。

张忠强做兔儿爷,因爱好而开始,现在,则是因责任而坚持。他说起了一段往事——

2015年,张忠强去台北进行文化交流,在现场搭建了一个兔儿爷山。一天,一位长者,头发花白、腰杆笔直,直奔张忠强的摊儿来,老人显得很激动,问张忠强,“你是从北京过来的吗?这还是泥做的吗?还是拿模子磕出来的吗……”张忠强赶紧点头,他知道,碰上“行家”了。

老人家拿起一尊兔儿爷,潸然泪下,“没想到在台北还能看到北京兔儿爷,让我想起儿时的时光,在胡同里,上房打枣、听鸽哨声……”老人说,“老北京人不管走多远,看见兔儿爷想起的就是家。”

这段往事,让张忠强很受触动,他意识到,自己的手中,并不仅仅是一尊泥塑,还是浓浓的乡愁。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到,“祁老爷子想到他的子孙‘将要住在一个没有兔儿爷的北平,随着兔儿爷的消灭,许多许多可爱的、北平特有的东西,也必定绝了根!’”

不能绝了根,这便是张忠强内心的坚持,他要继续做下去,传承兔儿爷,为北京保留一点儿独有的东西。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