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headline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闵庆文代表:挖掘具有地域特色农业遗产

头条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型回顾展”在炎黄艺术馆盛大开幕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

嘉宾合影 百年丹青映初心,笔墨风华颂时代。2025年4月23日下午,“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

城事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

财经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9月22日上午,上海知名投资公司确定投资1000万美金入股福建鱼海堂贸易有限公司的腕美表现项目,企业双方...

闵庆文代表:挖掘具有地域特色农业遗产

发布时间:2022/01/11 头条 浏览:302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工作,提出了“培育农产品品牌,打响‘北京优农’金字招牌”。市人大代表、中科院地理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闵庆文建议,本市应继续挖掘具有地域特色农业遗产。

“我们谈到农业,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种地。”闵庆文认为,目前公众普遍对农业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缺乏了解,“我们常说山水林田湖,其实果林也是林,稻田也是湿地,经济作物也有它的生态功能。”他以“桑基鱼塘”举例,除了生产各类农产品外,这个系统中特有的物种资源、传统生产技术、农耕文化、乡村景观等一系列生态、文化价值,共同组成了其农业遗产的内核。

“比如郎家园的枣、黑庄户的宫廷金鱼,都是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农业遗产,著名的‘京西稻作’还入选了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录。”闵庆文表示,经过前期统计,北京有50多项农业遗产地,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文化价值。以“京西稻”为例,其稻田景观其实是“三山五园”的一部分。

因此,闵庆文建议北京市继续开展农业遗产普查,做好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遗产挖掘、阐释和利用,以有效促进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融合,助力文化北京建设。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