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citythi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城事 > 北京东城北新桥三条:明朝时叫王大人胡同,如今老字号门店可不少

头条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型回顾展”在炎黄艺术馆盛大开幕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

嘉宾合影 百年丹青映初心,笔墨风华颂时代。2025年4月23日下午,“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

城事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

财经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9月22日上午,上海知名投资公司确定投资1000万美金入股福建鱼海堂贸易有限公司的腕美表现项目,企业双方...

北京东城北新桥三条:明朝时叫王大人胡同,如今老字号门店可不少

发布时间:2019/01/05 城事 浏览:911

北京是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如今的老胡同,也是充满新的风情。方正的胡同,规矩的四合院,饱含着老北京的文化、新北京的活力、以及北京人的温情和生活,去城中心一带的胡同里走走,这些就都能感受得到。东城区的北新桥三条,就是众多这样的老胡同中,颇具代表性的一条。
北新桥三条东起东直门北小街,西至雍和宫大街。这条胡同明朝属北居贤坊,明朝时名称为王大人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沿称,宣统时东段称赵公府,西段称王大人胡同。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又都叫回王大人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八仙巷并入,才改称北新桥三条。说起历史上为什么称王大人胡同,因为明朝太监王承恩的宅邸在胡同内。王承恩为明朝末年司礼秉笔太监,他也是最后跟着崇祯跑到景山上并随崇祯自缢、以死效主的那个太监。
上周的一个工作日的傍晚,我从北新桥三条胡同宽阔的东口走进,不难看见胡同两侧整齐的花箱,以及院门外统一挂上的小篆繁体字门牌号,红色院门配着传统云纹的金属感门牌,非常有老北京特色,又平添了一份中式时尚。胡同里的电箱、电线杆,也都粉饰一新。路侧划着白色停车线,小汽车整齐的停放着。因为正值隆冬,胡同里行走的人不多,显得十分安静。
胡同内走了三五分钟,我就看见了北新桥惠民服务中心,进门后发现,左手是百年义利老店,右手是一个理发店,里面是整洁的便民菜市场。紧挨着服务中心的,是一家店名为“便民餐桌”的小餐厅。商户统一的黑底儿金字招牌,让胡同里显得比较简洁整齐。
与胡同外面的安静寒冷不同,服务中心里面挺热闹,有种接地气的热乎劲儿。两块钱一个的红果义利面包,五块钱一斤的豆角儿……买着挑着,街里街坊的大爷大妈,在服务中心里进进出出的购物,一会儿和熟人问好,一会儿和商户闲聊,悠闲惬意,特别有温暖的生活气息。
我了解到,原先北新桥三条因为紧邻簋街,胡同两侧商户多,有70多家。私搭乱建很多,餐馆也多,有30多个吧,还被称为“小簋街”。“今年胡同环境整治后,私搭乱建拆了,开墙打洞的门脸儿也没了,升级的平房便民菜市场、便民小理发店,几家小餐厅,保证了我们日常生活方便和品质,也没那么乱了,老北京们有了新生活。对了,我们这儿胡同不长,您看却有百年义利老店、六必居酱菜、同日升粮店什么的老品牌,您想没想起小时候?”在服务中心买菜的一位北京大爷,操着纯正的京腔儿和我聊了几句天儿,一直乐呵呵的。
GO提示:
胡同全长不到800米,慢悠悠走下来也就十来分钟。胡同东口还有个中国华侨博物馆,免费凭身份证参观,有空儿可以进去看看。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