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citythi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城事 > 北京隆福医院如何转型为老年医院?中西结合,“医”“药”并举

头条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型回顾展”在炎黄艺术馆盛大开幕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

嘉宾合影 百年丹青映初心,笔墨风华颂时代。2025年4月23日下午,“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

城事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

财经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9月22日上午,上海知名投资公司确定投资1000万美金入股福建鱼海堂贸易有限公司的腕美表现项目,企业双方...

北京隆福医院如何转型为老年医院?中西结合,“医”“药”并举

发布时间:2019/02/26 城事 浏览:2416

北京市隆福医院是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老院。2000年,隆福医院开始向老年医院转型。近几年,隆福医院进一步明确了中西医结合老年医院发展方向,有计划地引进中西医结合人才,发展中西医结合项目,建设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临床科室。目前,隆福医院初步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并依托前不久在该院揭牌的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老年健康研究所,“内外兼修”提升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
刚柔并济 个性化诊治老年患者
很多老年人可能都有这种感受:步入老年后,身上很多“零件”越来越脆弱,哪里突然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牵动身体的其他部位,而且在接受治疗后,身体需要很长的恢复时间。这种情况在老年人遇到骨折等状况,需要做外科手术时显得尤为突出。为此,隆福医院骨科根据老年人“一老多病”、康复较慢等特点,率先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运用微创手术等西医前沿技术,配合以中医的中药、穴位调理,西医与中医“刚柔并济”,对老年患者实行个性化治疗,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让老人在手术后便可以正常地活动。
前两天,82岁的施爷爷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隆福医院骨科门诊。老人喊疼已经喊了好几天,直到现在腰疼得都直不起来。但是,他确实没有摔伤的迹象。骨科副主任医师丁小方在给施爷爷做了详细检查后,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这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种骨折,很多老人可能只是弯个腰,甚至仅仅是咳嗽了一声,就造成了背部脊柱的压缩。”针对这种特殊的骨折,丁医生给施爷爷做了一个“小手术”:从施爷爷的背后切一个不到1厘米的小口,将细针管从切口引入脊柱,在骨折处注入“骨水泥”,将“压瘪”的脊柱撑起来,同时“骨水泥”所含的化学物质会“干预”到脊柱周围的神经,起到止疼的作用。考虑到老人不方便长时间俯卧的特点,专家们对手术进行了调整,采用了局部麻醉,施爷爷只需要侧躺休息40分钟,手术就可以顺利完成。手术后,丁医生在施爷爷外耳道的穴位上贴了几粒“小豆豆”,别小看了这些“小豆豆”,它们能起到起到舒筋活血、止疼的作用,“配合微创手术,能缓解老人80%至90%的疼痛感,提高他们的舒适度”。还没下手术台,施爷爷就可以伸直腰板了。
手术后的第二天,施爷爷已经完全感觉不到疼了。他还发现,医生和护士们并没有给开口服的药剂,而是采用了贴敷穴位贴和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施爷爷不知道,这个简单的“小手术”背后,是骨科专家团队的细心策划——在手术前,团队就邀请了来自心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药剂科等多个科室专家,经过研讨,专家们发现他有反流性食道炎、做过横结肠切除手术的病史,共同制定了最恰当的“私人”诊疗方案,所以在用药时格外注意。丁医生说,术后康复治疗时,骨科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运用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治疗,“但是像施爷爷的肠胃不好,我们就为他去掉了口服药剂,选用效果相同的穴位敷帖方法。”
中西结合 缓解老人“心灵感冒”
老年人患病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有时一个看似寻常的小感冒,除了会对老人的既往病史产生影响,还会带来精神和情绪上的变化。这时,单靠西医的治疗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缓解患者的多重症状。对此,神经内科的专家们将西医诊断结果与中医的辨证治疗相结合,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老人的病情,让老年患者获得更全面的治疗及服务。
今年1月中旬,76岁的白大爷在准备年货时因劳累受凉,感觉全身不舒服,没有力气,不想吃东西也不愿活动,在家里躺了一天。家人发现原本就不善言谈的白大爷,说话也不清晰了,下地上厕所走路身子都摇晃了。家人想“坏了,一定是生病了”,便将老人送到了隆福医院。接诊的刘医生发现白大爷有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史,并且有右侧肢体力弱、言语不清、睡觉增多的症状。在做了生化、血常规、心肌酶谱、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后,医生对白大爷进行了全面的老年综合评估,主要包括脑血管病风险、卒中吞咽功能、言语、焦虑抑郁情感、运动平衡功能、认知功能等。通过头颅磁共振检查,医生发现白大爷的脑血管中产生了新发的脑梗死。
没想到,白大爷突然出现了畏寒、高烧的症状,体温高达39摄氏度。原来,白大爷在家就有全身怕冷的症状了,但他怕给家人添麻烦,就自己吃了两片退烧药,出了一身大汗,此后全身没劲儿,只想床上躺着。得知此情况后,主管医生又追加筛查了流感病毒感染的可能,拍了胸部CT检查,确定白大爷的右下肺有炎症。尽管医生对白大爷进行了抗炎、祛痰的治疗,他还是持续烧了三天。
“我们要提醒老人们,不要轻视感冒。尤其那些多病共存的老年人,感染、简单的用药都有可能导致原有疾病的病情发展。”神经内科主任杨志强说,白大爷就是在原有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的基础上,因为感冒进食喝水少,又用了退热药大量出汗,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诱发了新发脑梗死。同时,由于感冒没有及时就医,感染加重成为了肺炎。
“白大爷住院期间,几乎不怎么说话,即使在发烧时也不说自己不舒服,每次查房还都要坐起来。”这引起了医生和护士们的注意,他们对白大爷进行了深入的“情感探查”,经过几次访谈交流后,白大爷表达了自己抑郁情绪的一面:原来自上次罹患脑梗死后,他就渐渐地不爱说话了,连最喜欢的下象棋也提不起兴趣,遇到事情,就会担心自己会不会影响、耽误了孩子……“经过神经精神心理测评,我们考虑白大爷这是患上‘血管性抑郁’了。”
在对白大爷进行抗炎祛痰、抗栓等西医治疗的同时,医生们融入了中医治疗,结合中医的辨证理论,帮助白大爷康复。例如,针对脑血管病,医生采取了针灸及特殊针法、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踏车治疗;针对发热症状,进行了穴位贴敷、耳尖放血治疗,同时采用中药汤剂润肺化痰,祛痰止咳。对于白大爷抑郁的症状,医生们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理论,采用了疏肝解郁治疗。很快,白大爷不但能够正常活动了,言谈举止、面貌表情也大有改观,家人都说他像是变了个人。
“其实,抑郁和焦虑,失眠,认知障碍等一样,都是老年人‘心灵上的感冒’,对于这类看不见的病情,西医的疗法是比较单一的,而中医传统医学理念则能填补西医的不足,中医通过传统的‘望闻问切’治疗手段,分析患者的辨证体质,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更好地服务患者。” 杨志强主任说,“以脑科为例,一个简单的药枕、一对小小的穴位贴就能让患者的情绪和精神有很大好转,让他们以更健康、更开朗的心态回归家庭和社会。”
“医”“药”并举 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更加注重保健与养生。他们从自身的体质考虑,希望通过中医药调理来缓解身上的病痛,保障身体机能的健康状态。近年来,隆福医院转型晋升为三级中西医结合老年医院,并依托前不久成立的金世元名老中医工作室分站,从“医”和“药”两大方面并举发展,完善医院的中医医疗医药体系。
隆福医院副院长王元利介绍道,中医发展离不开中药,金世元教授是中医药界的“国药泰斗”,长期从事中药鉴定、炮制、调剂及教学工作。分站成立后,医院以传统中药制剂为基础开发内部制剂的新品种、新剂型。同时,在金世元大师的指导下,对临床医师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中医药人员的水平。“我们强调的是对中医药理念的传承,学习金老的学术体系,同时,我们成立的分站中有13个传承人,负责整理金世元老先生毕生的学术研究,着重针对老年人在慢性病及养生方面的古方研究,通过中医药的方法来缓解老人的病痛。”
王元利副院长举例说,老年人患骨关节病经常病痛缠身,大部分老年人在口服止疼药时,胃肠道接受不了,外用打针又只能解决一段时间的问题,贴膏药又会引起老人的皮肤过敏。针对这一情况,医院根据大多数老人的体质辨证,从金老的研究中找到一个相吻合的古方,并做了相应改进,制成一款外用药供患者贴敷,解决了老年患者的困扰。另外,内科还会针对老年人的失眠、抑郁、便秘等症状,研制对症的颗粒剂供老人冲饮,搭配古法的药枕入睡,全面照顾到老年患者的需求。“大部分医院都是提供医疗服务,我院在药学方面也正在努力进行改善,重视医和药的共同发展,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高,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