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美图直击!杨洋、虞书欣荣耀300环球旅拍大片新鲜出...
宝子们,想象一下,当你的男神女神与幽默风趣的脱口秀演员出现在同一场发布会上,会出现怎样有趣的画面? 12月2日,荣耀300系列环球旅拍发布会现场,两位炙手可热的明星杨洋、虞书欣,加上幽默风趣的付航,共...
城事
-
北京工业企业逐步复工复产 未报告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孔磊介绍,2月10日以来,本市工业企业逐步复工复产,截至目前,未报告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13786
财经
-
北京将抽查核验核酸检测证明 如发现造假行为必查处...
进京人员入住酒店,应持有7日内经当地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健康证明。在昨天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周卫民表示,本市将通过抽查、核验等方式,对核酸检测...
扎根北京社区几十年 “一专多能”的修车铺急需美颜
发布时间:2019/02/28 城事 浏览:636
“师傅,我这个车胎您帮我补一下。”“好,放这儿吧。”“师傅,我这个拉链您看能不能修?”“可以修,等会儿啊。”
东城区禄米仓胡同内,老任的自行车维修点,顾客络绎不绝,他手里正忙着修纽扣的活儿,只是应和着,头都没抬。在禄米仓胡同,老任的维修点已经存在了36年,比这胡同里很多人的年纪都大。从单一的修自行车,到慢慢完成自我升级,修鞋、修拉链,老任现在都能胜任。去年底,空间句法—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实验室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北京修车点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从2013年开始,他们对东城区二环路以内、长安街以北的自行车维修点进行了跟踪走访,发现在现存的51个修车点中,有超过70%提供两类及以上服务。像老任这样掌握多种手艺的修车师傅并非个案。
在2019年初的东城区两会上,东城区规土分局局长邵培介绍,街区更新将注重保护传统风貌,保护胡同、四合院的肌理,改善居住条件,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和便民设施,让街区更有人情味。上周,北京晚报记者就此询问了多个街道和社区,管理者不约而同地表示,正在寻找合理的方法,让自行车修车点完美融入到社区便民服务网络中。
案例1:任师傅修车铺
地点:禄米仓胡同
经营时间:36年
服务范围:修自行车、修鞋、修拉链等
虽已入春,但乍暖还寒,坐在摊位前等着修纽扣的顾客,双手塞在兜里。为了保暖,老任的手上戴着半截的毛线手套,露出来的手指满是岁月磨砺出的粗糙。
老任是浙江台州人,1983年就来到北京,他说:“我从小就相信,有手艺的人到哪里都有饭吃。”刚开始,蹬着小三轮,走街串巷,“那时候的北京,没有现在这么大”。他到处跑,最远甚至跑去过通州。后来,禄米仓开了家小市场,他就在市场里有了个固定的摊位。“(上世纪)八十年代,骑自行车的人多,大家生活水平也不如现在,小修小补的生意还是有不少的。”靠着在北京小修小补的收入,老任供两个孩子读了大学。
老任说,他的收入水平最近十几年来都很稳定,一直是每个月三四千块钱。修车的价格比以前是涨了一点,但是原材料和房租也涨了。禄米仓的市场拆了之后,老任的摊位就来到了室外的人行道。存在36年的摊位,让周边居民早就习惯了老任的服务。等待修鞋的大姐有些不解地问记者:“小伙子,你家那边没有修车摊子吗?像我们这边生活,还真离不开它。”老任的摊位边不时有等待修理的自行车,有执勤保安提醒他,别让自行车排到机动车道上,影响交通。活儿依然有,但比以前少了,他因此也慢慢扩充自己的技能储备。
案例2:邵师傅修车铺
地点:禄米仓胡同西口
经营时间:10多年
服务范围:修自行车、修电动车、配钥匙、换锁芯、换电池等
老任不是禄米仓胡同唯一的修自行车摊,他告诉记者,胡同西口还有一家。老任说:“天天见,不算太熟,见面打个招呼,也好多年了。”胡同西口这个师傅姓邵,46岁,河南人,来北京十几年。
邵师傅的服务范围比老任还广,不但修自行车、修电动车,还会配钥匙、换锁芯。“现在年轻人骑共享单车的多,修自行车的生意不如以前了。不过,跑快递、送外卖的多,修电动车的生意却比以前多了。”邵师傅正忙着给一辆快递三轮车换胎,他说,电动三轮车是他目前的主要维修对象。等待换胎的快递师傅告诉记者:“我刚才准备去金宝街南边那家修,可是那家没开门,就又打听了地方,推车推过来的。”
换个车胎,25块钱,算是大活儿了,邵师傅给快递小哥用的是厚实的好胎,“能用挺久”。补胎的钱,则是5块,好几年没涨过价了。“我做的基本上都是胡同里的熟人生意,要考虑口碑的。”为了口碑,邵师傅特意在摊位上贴了电话,有时候已经关门回家,胡同里的街坊一打电话,就又把他叫了回来。“人家说车子实在动不了了,等着我,我肯定要回来啊。”
刚开始,邵师傅也只是会修车,慢慢地自学了配钥匙、换锁芯的技术。“我中间停过一段时间,去工厂里打工,但是挣得跟修车差不多,而且还不如自己弄个摊子自由,就又回来了。”
案例3:胡师傅修车铺
地点:仓南胡同内
经营时间:30多年
服务范围:修自行车、修电动车、配钥匙、换电池、修鞋等
仓南胡同的这个自行车修理摊是记者走访的三个中规模最大的,摊位由几间小铁皮房子构成,除了家电不修,几乎所有日常小修小补这里都能做。摊主是一个胡姓师傅,正忙着修快递车,胡嫂闲着,跟记者聊起来:“老胡他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东北老家来到北京,这个摊子时间也非常长了。”
这里的服务种类也是逐渐从单一变得全能,渐渐成了社区居民生活中的一环。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老胡的摊位也经过了规整,对超出规格的牌匾进行了处理。
胡嫂说:“附近的自行车摊是一年比一年少了,我们一直跟街道和社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还跟街道签过合同,现在已经成为便民服务站点了。”
社区想法
希望既便民又能提升环境
记者走访的三家自行车维修摊,都拿出了与街道或社区合作的印证。仓南胡同的老胡有一块《东四街道社区便民站》标牌,编号013;老任有一块《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社区服务便民点》标牌,编号008;邵师傅使用的围挡上印着《朝阳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便民生活服务网点》,围挡显得有点老旧,邵师傅说大约是2012年前后下发的。
记者采访了东四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他表示,像老胡这样的摊位,确实为居民服务了多年,但是如何将自行车维修摊更好地融入到社区服务体系中,还需要精心设计。记者采访的朝阳区南磨房地区办事处工作人员也表示,该地区也有几家自行车维修摊,不同于菜站、便利店等,自行车维修摊融入社区服务体系相对比较缓慢。
记者还就此采访了朝阳区呼家楼街道呼家楼北社区党委书记“解难书记”殷金凤,她表示,呼北社区有两家自行车维修摊,都是本地居民,服务了很多年,但是环境确实有些脏乱差。“我一直在琢磨这个事,疏解整治之后,还要提升,不能让居民觉得不方便,环境还要更好。修车这个也是,希望能给他们规范起来,甚至设计成一个景观。”
学者建议
尝试增加设计感 融入城市环境
根据《北京修车点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数据,截至2018年底尚存的51个修车点中,有6个点同时提供修自行车、电动车、开锁和修鞋四种服务。51个修车点中,提供两种及以上服务的,占70.5%。仅有29.5%的修车点提供单一的修自行车服务。这些修车的师傅,平均从业时间17年,平均收入3133元/月。
“这说明居民对自行车、电动车维修等服务还是有需求的。”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盛强,参与了此次调研,他认为,在“疏整促”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自行车维修点完美地融入城市环境,需要更多智慧。
“自行车维修点有其特点,首先,大部分是在室外,不然很难开展工作。其次,多数在人流、车流密集的地方,这样才有充足的客源。这跟我们社区环境的提升似乎有天然的矛盾。我建议,可以尝试增加一点设计感、艺术感,用相对统一的标准,给他们打造一种半开放的维修摊位,能方便他们继续提供服务,又摆脱脏乱差的模样,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