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citythi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城事 > 他们既是至亲 也是战友搭档

头条

家佳康安心守护,国家队运动员年夜饭不简单 家佳康安心守护,国家队运动员年夜饭不简单

【2024年2月2日,北京】家佳康从2019年开始成为“体育·训练局国家队运动员备战报保障产品”,一直为运动健...

  • 打造荔浦区域公共品牌 展现独特地域风采

    荔浦市建制于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地处广西东北部、 桂林市南部,桂林市唯一的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758.62平方公 里,辖10镇3乡,人口38.5万,有汉、壮、苗、瑶等15个民族。是"中国衣架之都",被自治区商务厅、财政...

城事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

财经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9月22日上午,上海知名投资公司确定投资1000万美金入股福建鱼海堂贸易有限公司的腕美表现项目,企业双方...

他们既是至亲 也是战友搭档

发布时间:2022/05/13 城事 浏览:209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疫情防控中,“夫妻档”“父女兵”“家庭团”“婆媳队”……正成为朝阳区不少社区亮眼的志愿者组合。在家里,他们是至亲,在社区疫情防控这场特殊的战役中,他们是战友,更是配合默契的搭档。

在房山区,5月10日20点,城关街道化四社区升级为管控区,社区进行足不出楼管理,这为化四社区工作团队带来了不少压力。社区书记牛蕊是一名“85后”,自毕业到现在,是她参加社区工作的第十二个年头。牛蕊说:“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顶着压力,我们也得加油干。”

父女兵

父亲维持秩序女儿录入信息

牛玉江是朝阳区金盏乡政府社区办的工作人员,他居住的小区金盏嘉园D区因疫情被封控。5月3日,牛玉江到社区报到,就地转为疫情防控志愿者。社区的工作繁多且忙碌,牛玉江除了要给居民分发物资,还承担了入户摸排信息、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等工作。

5月3日晚从社区下班回到家,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读大二的女儿牛柯茹刚上完网课,牛玉江试探着问了一句:“闺女,去不去跟我当志愿者?”没想到女儿斩钉截铁地回答:“好啊,我参加。”牛玉江说,闺女打小胆子小,没想到在疫情当下能有这样的勇气。对于女儿的决定,牛玉江十分欣慰。

5月4日,牛柯茹和父亲一起出现在社区志愿者的岗位上。按照工作分工,牛柯茹是核酸检测信息录入人员。当女儿穿上“大白”服,戴上口罩、面屏和帽子,牛玉江差点没认出来,“那天我和女儿都分在核酸检测的第五组,我负责维持秩序,要是她分在其他组,说不定我就认不出她了。”

从那天开始,只要牛柯茹没有网课,她都会和父亲下楼做志愿者,录入信息、核对信息,每个工作环节都一丝不苟。牛玉江看在眼里,心里喜滋滋的,这是他和女儿共同的一段特殊工作经历,在这里,他们是父女,更是同事、搭档。

牛柯茹性格文静,不爱张扬。牛玉江用手机拍下女儿的“大白”照,并且把和女儿的合影分享在微信朋友圈里,没想到瞬间就获得了50多个赞。“我原想以这种方式鼓励女儿,没想到居然有那么多人关注,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牛玉江笑着说。

夫妻档

花甲之年参与社区核酸检测服务

在朝阳区十八里店乡,有一对“柠檬黄”夫妻——王波和杜玉珍,他们做了11年文明引导员。

周庄嘉园东里B区被封控管理后,王波和杜玉珍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和其他引导员一道参与到社区防疫中。在没有核酸检测任务的时候,他们主要负责将大门口的快递按照楼、单元进行分区摆放,并将居家不能外出居民的快递消毒后送上楼;对于封控的楼宇,他们就将快递送到管控区门口,与保安交接。

周庄嘉园东里B区为六层板楼,社区志愿者们经常需要爬楼为居民服务。杜玉珍今年58岁,王波今年62岁,在给居民派送物资时,他们和其他志愿者一样拎着20多斤的蔬菜包、沉甸甸的快递往楼上走。

在杜玉珍看来,自己和老伴儿的年龄不是问题,身体也能扛得住,“我们当引导员的时候一站也差不多一上午,可能是练出来了。”每天早上6点半出门,中午稍微休息一会儿,忙碌到晚上9点来钟回到家。社区的工作千头万绪,志愿者们都恨不得有三头六臂,能够更早一些、更快一些把居民的物资送上楼。

在大屯街道安慧北里安园社区居委会院外的核酸检测点,也有两名60多岁的志愿者,他们既是并肩抗疫的战友,又是相濡以沫的夫妻。

志愿者杨培勇告诉记者,接到社区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后,他和妻子杨丽珠立刻报了名。杨丽珠说:“我们退休在家,想着能发挥余热,为社区出一份力。今后只要社区有需要,我们一定还会继续参与。”

家庭团

一家三口各自在岗位上忙碌

在金盏嘉园B区,老党员王雪梅和女儿刘欣月、女婿孙磊,一家三口也当上了志愿者。王雪梅告诉记者:“头天晚上,我就和孩子们商量,小区管控了,你们也没法去工作,要不咱去当志愿者,为社区出点儿力。”王雪梅的提议得到了女儿和女婿的支持。5月3日早上6点,一家三口就出了门,到社区领上蓝色防护服,正式“上岗”了。

王雪梅在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孙磊则主动将B区居民的就医购药任务揽了下来,细致耐心的刘欣月在现场指挥部承担起了物资发放的工作。虽然一家人都在社区工作,但平时碰面的机会并不多。

为居民代买药的活儿不轻松,上午孙磊要挨家挨户收集居民的购药信息,整理好后交由医疗组外出购药;下午药品采购回来后,他又要对照表单一家一户把药送给居民。送药是个精细活儿,不能有丝毫差错,孙磊有时候得忙到夜里十一二点。

在王雪梅眼里,女儿刘欣月跟个假小子似的,性格直爽、干活利索。在社区当志愿者,刘欣月没喊过一次苦。每天早上到岗后,刘欣月先发放医务人员的防护服,一切妥当后,她又要忙着去给保安人员送餐。之后,社区哪个岗位缺人,热心的刘欣月都会主动过去帮忙,是个眼里有活儿、手脚勤快的志愿者。

每天中午,一家三口在小区里凑在一起吃午饭,午饭是社区提供的盒饭,这是一家人忙碌一上午之后难得的见面时光。王雪梅说:“中午其实有回家休息的时间,但是我们都穿着蓝色防护服,回家再出来就得重新换一身,感觉挺浪费的,所以干脆中午就不回家了。”

午餐时,王雪梅一边吃饭一边叮嘱着女儿、女婿,两位年轻人则心疼地提醒母亲别太操劳,下午忙完了就先回家,不必等他们。简单吃完午饭,一家三口又分开了,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

婆媳队

婆婆为社工儿媳当好“后勤部长”

太阳宫社区的社工许静有一位强大的支持者,就是她的婆婆朱芳琴。

疫情来袭,许静和丈夫一个在社区做疫情防控,一个去其他社区支援核酸检测,两口子常常忙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婆婆是我们的后勤部长。我的两个孩子在家里上网课,她管着孩子的一日三餐、学习、洗澡、睡觉……有时候我和老公回家晚,他们都已经睡了。”许静说,正因为有了婆婆的付出,她和丈夫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朱芳琴是一位老党员,不仅把家里张罗得井井有条,更热心参加社区志愿活动。许静的两个孩子有时送去姥姥家,这时候朱芳琴也没歇着,她常问儿媳妇的一句话是:“我看你们社区真是太忙了,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就这样,朱芳琴在太阳宫社区也当上了志愿者。

在社区核酸检测中,朱芳琴的工作是维持现场秩序,提醒居民保持两米线。许静在工作时常常能看见婆婆在岗位值守,她总跟婆婆说,“妈,您抽空多休息,别太累。”朱芳琴则笑着安慰儿媳妇:“我没事,你忙工作,不用惦记我。”

在许静的心目中,婆婆就是自己的榜样,“我婆婆是老党员,做事特别认真、敬业,我正在努力向她一点点靠近。”

房山区

城关街道化四社区升级为管控区,“85后”社区书记带着5名女性展开防疫工作

“妈妈队”24小时待命

6名女性组成“妈妈队”24小时在线

城关街道化四社区书记牛蕊介绍,社区工作团队目前有6名在岗人员,唯一的一位男同志居家隔离,包括她在内的6名女性,组成了一支“妈妈队”,“我们是一支‘妈妈队’,家里孩子基本上都在上小学。”

4月27日,化四社区开始施行防疫措施,要求每隔一天做一次全员核酸检测。牛蕊和“妈妈队”的成员就住进了居委会。居委会空间不大,勉强放得下几张折叠床。牛蕊说:“开始我们睡在桌子上,后来买了几张折叠床,白天工作时收起来,晚上就拿出来,往地上一放就能睡。”

化四社区的核酸检测时间,安排在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牛蕊说:“有些孩子要上网课,上班族要居家办公,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需要给居民留出充足的做核酸检测的时间。”“妈妈队”每天需要派人在核酸检测点值班,帮助医护人员完成核酸检测操作之前的准备工作。她说:“信息录入、分发防疫物资、维持队伍秩序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做。”

目前,化四社区组建起一支10人的居民志愿者团队,协助“妈妈队”完成社区里的消毒杀菌工作。“我们还有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居民,看到志愿者招募,也想为社区出一份力,考虑到老龄居民的身体原因,我们就设置了一些比较轻松的岗位,比如楼道秩序提醒之类的,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老有所用。”牛蕊说。

“我们是24小时待命的。”牛蕊告诉记者,完成白天的核酸检测安排工作,还需要回到居委会办公室处理居民的来电信息,有时候晚上十一点,仍旧有电话打进来。她说:“现在就是舍小家为大家,我们什么也不考虑,以居民为先,凌晨四点打来的电话,我也得接。”

社区老年人基本都会使用接龙功能

化四社区一共有285户居民,其中老龄人口占比几乎一半。牛蕊说:“我们这个社区是老社区,最老的三栋楼是1964年建的,最新的楼也有三十多年的房龄了。社区里老人偏多,所以在做社区工作的时候,这块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早先,化四社区就常开展社区活动,牛蕊认为最骄傲的活动,就是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她说:“疫情之前,我们就经常举办一些助老活动,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以便于参加社区另外举办的一些活动,能及时收到消息。”

以往打下的基础,为这次疫情信息互通帮了大忙。牛蕊表示,如今社区里的老年群体,基本上都会使用智能手机。她说:“他们能及时收到我们的消息提示,也会使用接龙功能,帮助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整理居民信息和掌握情况。”

和老年群体打交道,牛蕊在以往的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她表示,解决老人情绪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所在。牛蕊回忆:“我们通知升级管控区之后,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就找到我们,说她想买一袋面。据我们了解,她家里已经有一些面,蔬菜车还没来,但她执意要买面,后来我们和外面沟通,帮她把这袋面带了进来。”

牛蕊认为,一袋面,其实是老人寻求的一种心理安慰,对于老人的执意要求,也表示理解。“这不是物资的问题,而是她需要寻一个安心,我们不仅要根据现实情况做判断,还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需求。”

“居民的支持就是坚持下去的力量”

化四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居家人员的食物和日用品需要由社区的工作人员亲手送到家门口。4月29日,牛蕊骑着电动车,为居家人员送物资的时候,不慎摔伤,她的脸上、手上和大腿均有伤口,经过简单包扎,她回到了岗位上。

牛蕊说:“现在脸上的伤口好得差不多了,就是手上的伤,白天一直穿着防护服闷着,反反复复不见好。”伤口没好,手上的活儿也没停。一位居民志愿者是这么评价牛蕊的:“牛主任什么都做,做核酸的时候她在,送菜倒垃圾的时候她也在,每件事都是亲力亲为。”

在牛蕊看来,做社区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碰到部分居民的不理解。她说:“有时候会觉得很委屈,我们真的已经拼尽全力了,却还是有一些声音,那时候就要做自我疏导,去听听大多数居民的声音,他们的支持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

“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就是这样,助人自助。”牛蕊说,把居民当家人看待,是她工作以来一直坚定的工作理念,十余年的工作经历,让她从女孩成长为社区工作的一把手,她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变得更坚强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也不退缩。”

晚上八点,牛蕊刚刚结束在核酸点的值班工作,回到居委会,椅子还没坐热,社区电话又响了。满打满算,今年已经是牛蕊在化四社区工作的第十年了,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也给她打电话加油,她说:“我有信心,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战胜疫情。”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