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finan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大风车转起来

头条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型回顾展”在炎黄艺术馆盛大开幕 “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

嘉宾合影 百年丹青映初心,笔墨风华颂时代。2025年4月23日下午,“百年黄胄:笔不离手——纪念黄胄先生诞辰...

城事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

财经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知名风投与鱼海堂签署战略合作

9月22日上午,上海知名投资公司确定投资1000万美金入股福建鱼海堂贸易有限公司的腕美表现项目,企业双方...

大风车转起来

发布时间:2022/05/04 财经 浏览:265

“还记得第一次爬风机的时候,塔筒里又窄又闷。手脚配合着往上爬,中间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往下一看,真是心里一颤。”对于第一次爬风机的场景,金风科技吊装调试青年突击队队员王跃刚至今记忆犹新。

大漠戈壁上,一座座风车不间断转动,为远方的城市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为了调试和维护这些上百米高的风车,王跃刚和他的队友们需要从塔筒里垂直攀爬上百米,才能到达风电机组的机舱内部。最多时,每个队员每天要上下10次。这群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年轻人,扎根风电项目建设一线,足迹遍布戈壁、草原、黄土高坡和巍巍群山,把绿色电能送往千家万户。

对于突击队员来讲,攀爬是最基本的工作技能。随着风机机型不断更新,塔筒的高度从最初的60多米,增长到了如今普遍的100多米。

“虽然现在有经验了,但是100多米的风机爬起来,中途真是需要停下来休息会儿。”王跃刚说,为了保持充沛体能,队员们平时坚持着长跑锻炼的习惯。工作时爬塔,休息时长跑,队员们每日的运动量远超常人。

同爬高塔的艰苦相比,更多的危险来自工作的环境。常年驻扎于戈壁滩、大草原、黄土高坡以及巍巍群山之中,突击队员不得不面对恶劣的天气和恶劣的工作环境。

2017年,队员李贵龙参与内蒙古阿巴嘎旗的项目时,遇到了当地人俗称的“白毛风”。零下38℃的天气里,大风卷起厚厚积雪,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别说走路,眼睛都很难睁开。我们在现场结束工作准备折返时,被困在了大雪里。幸好来了两辆救援车辆,拖拽着我们的车艰难地往前走。”天黑了,看不清前方的路,队友们只好停下来在车里过夜。李贵龙说,车窗外大风整整吼了一夜,等天色渐渐亮了,他叫醒了刚刚入睡的队友,张罗着继续赶路,“这时才突然发现,宿舍其实就距离我们车子100多米远。”

相较于“极寒”,南方的湿热高温,同样是种严酷考验。室外环境动辄38℃,风机塔筒里甚至还要再高两三度,像火炉一样,又闷又热。“风机的材质以钢铁为主,进到里面立刻冒汗,再加上一直要工作,衣服很快就湿透了。那种感受,跟在热锅里一模一样。”李贵龙说。

近年来,依靠不断迭代的科技手段加持,突击队员在极端环境里开展作业的危险系数得到降低。

突击队队长史浩鹏说,随着风机一代代更新,队友们的作业流程、装备也在不断优化。“尤其是现在的信息监控设备会对极端天气等有一定预判,大幅减少队员遭遇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同时作业流程规范也在不断更新。”

“大风刮来”的绿色风电正走进千家万户。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40名突击队员分赴全国各个项目,和公司一线近3000名员工一起努力,创下了新增装机超12吉瓦的纪录,相当于每年帮助社会减少2000多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8名突击队员仅仅用6天时间就完成了张家口地区34台机组的调试并网发电,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绿色用电,“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

“每次看见风车转起来,我就觉得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值得。”史浩鹏说,这份工作确实艰苦,但又特有自豪感与使命感,“我们和大风车一起,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

姓 名:
邮箱
留 言: